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開仁.「睡眠」之探討.五、結語

五、結語


 


    從上述的討論可以了解,所謂的「睡眠蓋」,是因為睡眠已造成修行者滋長善法或聖道法的毒素。這明顯的是偏重於染污性來說的。因為,若就有部阿毘達磨論師的意見看來,人間的世尊依然要有調適色身的睡眠時段,不過,卻也指出這不與染污相應。由此得知,從由人成佛的角度而言,理應佛法是會允許由淺至深,由粗到細的修行方法才是。畢竟世尊於《阿含經》中曾透露過修行不能太緊繃,也不能太鬆弛,如彈琴一般,恰到好處,成道則易。


其實,若修行者有了禪定的力量,自會減少飲食與睡眠,這是修行的必然規則。如印順導師說:


 


出定以後,由於定力的資熏,飲食睡眠,都會減少;身心輕安,非常人可及。[1]


 


由此看來,修行者絕不會不睡眠,只是會因為修行的資熏,讓飲食與睡眠自然的減少而已,因為這是修定修慧的功德,是自然現象,不必刻意去勉強。


人間的世尊,在有部系統來看,色身與我們沒什麼不同,有勞累、有疲倦的時候,所以當然也需要有睡眠來恢復體力。在《雜阿含》(1090經)[2]、《雜阿含》(1087經)[3]及《A.4.77.Acintita[4]等都有說到世尊需要睡眠的內容,只是有特別強調這是沒有染污的睡眠,是色身的調適需要。


人性化的教育,當然也能體諒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過,修行者應該要如實地觀察與了解本身的身心狀況,更要明白自己道心的向度,莫把違逆聖涅槃之法,當作調適的藉口才好。「解勞睡」是現代的小睡,為不讓善品損減,應如《瑜伽師地論》所言:「又於熱分極炎暑時,勇猛策勵,發勤精進,隨作一種所應作事,勞倦因緣遂於非時發起惛睡。為此義故,暫應寢息,欲令惛睡疾疾除遣,勿經久時損減善品、障礙善品。於寢息時,或關閉門,或令苾芻在傍看守,或毘奈耶隱密軌則以衣蔽身,在深隱處,須臾寢息,令諸勞睡皆悉除遣。[5]由此觀之,不放逸對修行人來說,是一項貫徹始終的崇高指南。


       末了,此主題讓筆者聯想到就是,假如修行者能有持之以恆的正念正知,不急不緩地守住覺照,那因緣具足的話,縱使讓這臭皮囊小小憩息,或許亦可如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那般,「欲少時消息,倚身欲臥。脚已離地,頭未至枕。於此中間,便得羅漢。[6]






[1] 印順導師《佛法是救世之光》p.172




[2]《雜阿含》1090(大正2285c)S. 4.1.6 .Sappa




[3]《雜阿含》1087(大正2285a)S.i, p.109-110




[4] A.ii, p.80




[5] 《瑜伽師地論》卷24大正30416c)。




[6] 《善見律毘婆沙》:「於是阿難從經行處下至洗脚處。洗脚已入房却坐床上。欲少時消息,倚身欲臥。脚已離地,頭未至枕。於此中間,便得羅漢。若有人問於佛法中,離行住坐臥而得道者,阿難是也。」(大正24674c)。《中阿含.侍者經》:「尊者阿難作是說:諸賢!我坐床上,下頭未至枕頃,便斷一切漏,得心解脫。」(大正1475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