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開仁.「睡眠」之探討.二、睡眠的語義

二、睡眠的語義


 


佛法任何的世俗流布,皆有讓世俗認知的方式,也因為這樣,佛法裡頭的名相用語,都有各自的定義範疇。而論書的特色,更是著重於名相之定義與條理的分析。而「睡眠」如此平常的事情,在論典中竟然也有許多的定義。如《舍利弗阿毘曇論》卷13說:


 


云何睡眠?煩惱未斷,不樂、不調、不輕、不軟、不除,是名睡。云何眠?煩惱未斷,懵覆蔽,是名眠。大正28617c


 


此論將「睡」與「眠」分開來解釋,說「身」不調適是名「睡」;而「心」蒙蔽無光明,就是「眠」。另,此論亦有說睡眠是「心垢」,[1]值得留意。若依《八犍度論》相比對:睡,應是惛沈的另一譯。


    然而,有部傳承的論典,也有不少有關「睡眠」之定義,現羅列如下:


 


    1)《八犍度論》卷2:「云何睡眠相應?答曰:染污心眠夢,是謂睡眠相應。大正26779c


    2)《發智論》卷2「云何睡眠?答:諸睡眠,惛微而轉,昧略性,是謂睡眠。大正26925b


    3)《法蘊足論》卷9:「云何睡眠?謂諸眠夢,不能任持,昧略性,總名睡眠。大正26497a


4)《集異門足論》卷12:「云何睡眠?答:染污心中,所有眠夢,不能任持,昧略性,是名睡眠。大正26416b


   


從上述論典的內容來看,只有《舍利弗阿毘曇論》有提及「身」不調適為睡的看法,很有意思!而《八犍度論》及《集異門足論》則直指此乃「染污心」,是《發智論》與《法蘊足論》所沒有的!


    《發智論》的註解書《大毘婆沙論》卷37也有針對此作進一步的詮釋,如說:


 


云何睡眠?答:諸心睡眠,惛微而轉,心昧略性,是謂睡眠心。


睡眠者:顯此但與意識相應。惛微轉者:顯異覺時及無心定。心昧略性者:顯此自性是心所法,謂略即簡五識相應,昧簡諸定及分別意。大正27192a


   


  有部正宗的論師解釋睡眠是「但與意識相應」的狀況,而且還加以分別睡眠有二種,如說:


 


然諸睡眠略有二種:一、染污。二、不染污。


染污者:佛及獨覺、阿羅漢等,已斷遍知。


不染污者:為調身故,乃至諸佛,亦現在前,況餘不起。


故知諸佛亦有睡眠。是故睡眠通五趣有,中有亦有,在胎卵中諸根身分已滿足者亦有睡眠。大正27194a


 


  有部論師說世尊的色身是有漏的,所以,也會因為調適色身而需要睡眠,但是這不與染污法相應。論師甚至於強調說:不只五趣眾生,乃至中有的有情也需要睡眠,或是還在胎、卵當中,諸根、身分都已經完具的幼兒也是一樣。由此觀之,有部認為睡眠是不定的法,能通善、惡、無記等三性,但這只是欲界眾生需要而已,色、無色界的眾生是不需要的;在修行的斷證上,則必須在見道位及修道位當中斷;而在我們的六識,也只是與意識相應的。


其實,水野 弘元 教授對「睡眠」的考察,甚為詳細,其中有提及:「關於睡眠的定義說明,在尼柯耶、阿含中並不存在,直到阿毗達磨時代才出現。而且,初期阿毗達磨的睡眠定義,也不是當作心所法的睡眠,而是說明五蓋之睡眠時的定義。原因是,諸派在初期論書中都尚未將睡眠算在心所法內,是後來才當作心所法。」「將睡眠加到心所法分類中,世親的《俱舍論》是最早的,而他是將睡眠收置於不定心所中。」「就巴利佛教而言,睡眠是不善心所,只和不善心相應,而這似乎是因為此一睡眠是只限於當作五蓋而說的睡眠。相反地,有部和瑜伽行派認為,睡眠存於欲界一切善、不善、無記。[2]從中,筆者覺得擁有自相定義的法,雖則說在觀照中有其被認識的必要,真所謂認識它才能觀破它;然而,也不難發現,若某個內心的現象被附上特定的意義後,往往修行者不易進入無自性的領域,先不論有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可確定一點就是,有時佛說的法,有應機的因緣,猶如上舉「睡眠」即可明了,它到底應該判攝為心所法嗎?若是心所法,那它是屬於善、還是不善的心所呢?但明確可以知道,「睡眠」已出現了分歧的說法。這難論對錯,而從早期側重五蓋的說明,或可得知修行者應對治會影響修行而與正念正知相反的「睡眠」,讓心回到明淨的境界。


世尊在《中部》第36經《薩遮迦大經》曾說過:「午睡不是癡的表現。[3]又,《增壹阿含經》卷31世尊亦勸告因精進而導致雙眼失明的阿那律說:「眼者,以眠為食。[4]意即中道精進的方式,要如調絃一般,鬆緊要恰當,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精進固然分秒必爭,但適度的讓眼睛及五蘊身心休息,也應是合理的。








[1] 《舍利弗阿毘曇論》(大正28655c-656a)




[2] 水野弘元パ一リ佛教を中心とした佛教の心識論》(ピタカ株式會社發行 昭和39320初版,昭和53320改訂版):「睡眠」,p.581-587,「惛沉」,p.575-581




[3] MN Ip.249-250Bhikkhu BANamoli and Bhikkhu Bodhi(1995),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 of the Buddha, Wisdom Pub. USA . (p.342)But does Master Gotama recall sleeping during the day(divā supitā)? (Rf. note.393)“I recall, Aggivessana, in the last month of the hot season, on returning from my almsround, after my meal I lay out my outer robe folded in four, and lying down on my right side, I fall asleep mindful and fully aware.”


(p.1230note.393)This was the question that Saccaka originally intended to ask the Buddha. MA explains that though arahants have eliminated all sloth and torpor, they still need to sleep in order to dispel the physical tiredness intrinsic to the body.




[4] 《增壹阿含經》卷3138 力品〉世尊告阿那律說:「汝可寢寐。所以然者?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為食。耳者,以聲為食。鼻者,以香為食。舌者,以味為食。身者,以細滑為食。意者,以法為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大正2719a14-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