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珍惜原有的幸福!



 


 


 


珍惜原有的幸福!


 


  喜歡喝茶的人會使用很多茶具。


  幾年前,一位在台灣留學的禪師知道我很喜歡小物品,買了一組送給我。那是很可愛的小東西,上面燒刻著一個「禪」字。茶具大了就不好了,要能握在手裡才行。


  我很喜歡這組茶具,常常用它來喝茶,逢人就對它讚不絕口。之後在前往印度、日本等國時,路過台灣,看到天橋下有人販賣很多類似的物品,所以買了幾個準備當禮物,也為自己買了一組小茶具,上面寫著「佛」。


  回來後我發現,原來只有一組茶具時的那份細心與珍惜不見了,所以又把其中一組送人,此後才又重拾原有的珍惜之情。需要一個時,擁有一個就夠了;擁有另一個,就會喪失原有的幸福。(法頂禪師《山中花開》頁57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意思是投生為「人」是件很稀有的事。與其他世界()相比,人間有三種利益。


首先,在人間較容易培養「正念」(sati);天界的快樂(devatāsukha)讓天人忘記要行善。就惡趣(apāya)來說,極度的痛苦(nirayadukkha)折磨著眾生,讓他們無法學習正法。畜生道的動物則時時活在恐懼之中,未能運用「念」的力量。


人間是苦、樂間雜的世界。如果人們不運用「念」,就會受苦。所以,他們通常保有某種程度的「念」。如果能善巧地訓練,我們的「念」會更強而有力。因此,人間顯然勝過天界。


其次,在人間,人們有機會行善或作惡,並因而得善果或惡果。因此,為了獲得善果,人們往往會正當地過生活,努力實踐善業。


第三,在人間,人們有機會修習聖八支道。就此而言,人間(manussaloka)也比天界(devaloka)更為殊勝。


如此,身而為人的我們,有機會藉由正念、精進與聖道,來斷除不善煩惱;欲界則不易有提昇的機會。投生欲界的天人,因為享受太多的欲樂,以致無法修習戒、定、慧三學。據說,當忉利天天主帝釋(Sakka)想要受持齋戒(uposatha)時,他必須喬裝下降人間,迴避天界的奢華生活才行。


在人間,人們隨時有機會作善業,所以人間被認為是善趣(sugati)。在人間,人們可以果決地(adhimokkha)修行,甚至圓滿波羅密(pāramī)而成就菩提智(bodhi-ñāa)。人身實在值得讚揚,我們能夠得到人身是很幸運的事。菩薩也選擇在人間累積成佛的資糧,即便他有更好的機會投生到其他世界。再者,諸佛也總是在人間成佛。


遵循「自正規律」,我們便能過快樂的家庭生活,因為我們將戒除人所不宜的惡行。最基本的,我們可藉由持戒來修養自己的言行舉止;進一步,我們再依定而修心,依慧而見聖諦以斷除邪見。


我們透過「念處修行」所證得的智慧相當奇妙,它也被稱作「遍持慧(pārihāriyapaññā),藉由此種智慧,可以杜絕不善、不合宜的行為。此種智慧,既適用於世間的行為,也適用於出世間的行為。當我們對「自正規律」更有經驗之時,即會有能力分辨什麼是有益、什麼是有害,什麼是恰當、什麼是不恰當的事。因此,這種智慧是能保護世間的絕妙智慧。藉由念處修行,我們可以好好地塑造我們的生命。藉由念處修行,我們可以在此生成為中上的好人(above-average)


※出自《解脫道上》第十章。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花一般的勇氣



 


 


花一般的勇氣


 


人不要作繭自縛,應該像花朵一樣,能有不斷綻放的勇氣。有生命的花,昨天開放的姿態與今天是不一樣的,因為花兒每天都散發出不同的香氣與光彩。(法頂禪師《山中花開》頁18-19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請為長老祝福!


第二排左四為仁俊長老,此為20107月紐約佛法度假的大合照


 


 


請為長老祝福


開仁2011/1/24


 


今天上午邀約道友圓波法師同赴台北新店慈濟醫院探望仁俊長老,因為他來台灣調養身體,已超過半年了,之前都忙於教學,加上從高雄六龜遠赴新竹授課,身心已有點負荷不了了…。責任在身,心在教育,也只好拜託洛杉磯的淨 文 居士(20109月時來台)在拜見長老之際,順道把我的誠敬祝福供養長老。


 


約十點抵達病房門前,高足兼侍者果慶法師也恰好準備推長老出來客廳走走,於是頂禮後就隨在輪椅後方一同散步,大概走了三圈,長老就說要折返房間休息了。看情況,我們只好在病房的會客間與果慶法師請示長老的狀況,讓長老自個兒在臥室內,稍微休息一下。


 


約於十一點由於有事要返新竹處理,只好進房裡向長老告假。注視老人家的容顏與眼神,忍不住還是把口罩取下而握緊他瘦弱的右手,懇切地向老人家說:請長老好好保重身體,要趕快健康起來…。他緊緊地握住我說:出家人不要忘了無我,沒有無我,皆是俗漢…。


 


我們沒動過念頭要拍照留念,因為,刻意造作出來的氣氛,少了真誠。(所以我的個性不容易接受用氣氛或物質來製造與蘊釀出來的氣質,更不同情一切善心皆要留下照片或報導。)聽完長老的話,我再度說:長老要保重,因您的健康會給我們年輕人很大的鼓勵,有空我一定再來看您…。他那不捨的眼神,細聲地回覆:要常常來…。


 


這陣子肺集水,苦了老人家,北部氣候又不佳,看在眼底,難以筆容。我看得出來,長老瘦了好多(相較於去年暑假到紐約時的相見印象),身體的狀況也聽說已無法自主,時時必須有人在旁照料才行。人生,必經的老苦,當我若干年後自己面對時,我有長老的這份忍耐嗎?不懂。但他最後那句「我老了,沒用了」無非要提醒我們,教育下一代的任務,就落在我們晚輩的身上了…。


 


今天台北處處陰雨紛飛,冷颼颼的寒風不斷…,從車窗望出去,每個人好似都想躲開這寒流的侵襲,然而,坐在車廂中的我,擔憂的並不是風雨,而是躺在病床上的長老…。


 


ps:希望每位讀者,皆能發心為長老祝福,祝禱長老,為佛法、為眾生而久住世間。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不需要修止觀而能成就聖果者,無有是處!



 


不需要修止觀而能成就聖果者,無有是處!


 


問:不需要修習奢摩他、毗婆舍那,就能成為預流聖者嗎?只要了 解 老師所教的,就行了嗎?


 


答: 有人或許會說:「剛才誦念的(《轉法輪經》的)巴利經文,並未提到憍陳如尊者修習毗婆舍那,有提到嗎?他在聽聞《轉法輪經》之同時,或者說在聽完之後,就證得「預流果」,不是嗎?那麼的話,其實並不需要解釋憍陳如尊者怎樣修習毗婆舍那,不是嗎?」——不是的,並非不需要,因為經文已說:應該修習聖八支道。  


巴利經典及注釋書提到,應透過修習來斷除苦諦與集諦;也多處提及,只有在完成名為「前分道」的「毗婆舍那道」之後,才能成就「道智」。此外,注釋書並提到,若未觀照身、受、心、法,則無法修得毗婆舍那智與道智。許多巴利經文則述及,唯有培養觀照力,屬八道支之一的「念」才會生起。依據這些文獻敘述可得知,若未修習「毗婆舍那」,是無法修得聖八支道的。所以,我們的結論應是,憍陳如尊者與另外四位比丘,在聞法的當下,藉由修習毗婆舍那而證入「預流道」。如果僅憑聞、解法義,就能成為「預流者」,那麼瓦帕(Vappa)與〔五比丘中的〕其他比丘,就不需那樣麻煩地多修習了兩、三天;佛陀也不會鼓勵他們這麼做,而應當會重覆地說法,直到他們證得「預流果」。我們應考慮佛陀鼓勵他們修行而未一再地重覆說法的原因。所以,很明顯的是,佛陀教導屬“neyya”類的人們(需長時間練習的人),應實踐修習以便能成為「預流者」。因此,結論是,「不需要修奢摩他及毗婆舍那,只要理 解 老師的說法,就能夠證得預流果」,這樣的教導毫無道理,亦是在毀壞佛法。如果你相信這樣的講法,你就關閉了自己通往涅槃的道路。  (摘自《轉法輪經講記》)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平安也是一種幸福



 


 


平安也是一種幸福


 


我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片言隻語,一來因為沒有驚濤駭浪、呼風喚雨的神來之筆,再者亦因知道生命變化的迅速無常後,根本就不允許我在生命不斷的奔馳中,捕抓到一絲真實不變的感動。就因為如此,我無情地把很多風花雪月的情懷,鎖在追憶的寶盒裡,讓它成為點綴生命的燦爛火花。


 


話在童年開始……。


其實,我很羡慕孩子有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有人為他做生日派對,有人買玩具給他玩,甚至有人把他緊緊地抱在懷裡看電視、玩電動等。我曾比喻自己沒有童年,因為我的童年一片模糊,不要說快樂,就連難過的心情,已不能赤裸裸地重新映現在自己的腦海中了。


烙印最深的心事,是父親逝世的那一幕。


那年我才七歲,眼巴巴看著母親哭成淚人兒,哥哥姊姊茫然失措,而我和小弟小妹,根本就還不知道大家為什麼會哭得那麼淒涼。穿著傳統奔喪的麻衣,眼睜睜的注視著父親的身影,在一片黃土灰塵中,逐漸消失。我不知道哭算不算是一種傷心的象徵,但我那一次真的沒有流下半滴淚水。


一個女人要負起撫養九個孩子的處境,那種心酸煎熬的逼迫,只有母親有機會親身體驗到。再來因為父親已故,很多旁人再也不像過往那樣對待我們了,在這種輕蔑的眼光下,母親毅然地帶著九個孩子,搬遷到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也許是為了避開這個沒有人間溫暖的地方,又或許是為了讓孩子重建心靈的故鄉吧?


 


話在年少的無知……。


就因為從小失去父親,所以照顧那幾個長得比較慢的小伙子,責任自然地落在哥哥和姊姊的身上了。


兩個哥哥三個姊姊,都前後出社會賺錢養家,且尚要負擔起教育弟妹的任務,實半刻鐘也不敢輕心。可能我們從小就知道這點事實,因此在自我行為上還算令家人放心。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事,應該是那一場空前的大水災。


洪水滾滾地像隻猛龍,穿過無數的樹林與民房,來到了我們的家園,豪不留情把咱們的底樓,全部吞沒。


那個晚上我們最擔心的是大哥還沒有回家;再來就是害怕洪水會再次高漲起來,因為如果水位還會再升高的話,全家大小非得爬上屋頂去不可了。這次的天災,由於家裡沒有任何貴重的產物,所以還稱不上有什麼慘重的損失。記得那時候家裡飼養了一些可愛的小雞小鴨,母親甚至還把牠們抱到樓上的小房間去,以免被洪水捲走。


其實,令我歡笑的事也還是有的。


第一次坐上屬於自己家人的一部車子,那種感覺至今依然銘記在心,雖然現在回想起來,那類車子已有資格入選世界古董老車了,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確確實實快樂的不得了。


至於上學校,內心感覺最自卑的,莫過於被同學或老師問起有關父親的事;尤其每每碰上作業或考試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父親」時,內心更加是百感交集、不知所措。眼看同學們交換著父親疼惜他們的經驗,內心既仰慕又妒嫉,但也好心痛。


每年過五月份的母親節,家人都很高興,而且還會為老媽做個小蛋糕慶祝一番;然一到了父親節時,則如平常的日子一般,無聲無息地流逝。


我好懷念一天五角錢(相當台灣的五塊硬幣)的中學生活,雖然心裡頭非常羡慕同學們的大吃大喝,但至少我問心無愧、頂天立地。


 


話在青年的真實理想……。


有人說人生是殘酷空虛的,有人說它是身不由己的,也有人說它極像一齣戲,而我則說它是自然的法則。因為不管你一生中有多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你都必須如此坦然地走下去,直至生命的盡頭為止。


不過,其中你可以自己選擇要活得有意義與否,所以才會有人說:快樂也一生,憂傷也一世,又何必一定要選擇死得心不甘情不願呢?誠然,倘若你能接受從生至死只是一種自然法則的話,那一切順或逆的遭遇,則可以處之泰然,承受起來也較能甘之如飴。既然如此,活得平凡活得平安,怎麼還不值得為之慶幸、快樂呢?最近有本書的書名是《活著活著就笑了》,看到的當下,我也笑了。


今天的我,已將近三十歲人了,回頭瞧瞧,真的沒有留下過什麼光輝的足跡,可是內心由衷感到滿足,滿足我有機會透視人生,平平安安的活到現在,我感念佛陀遺留下來的得度因緣──法,以及把這些法輾轉傳至現在的僧伽;當然也忘不了養我育我的家人和一切的善師良友。


青年,是最有陽光朝氣的黃金歲月,假如懂得掌握活著的意義,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功績,那當你雙腳伸直的時候,一定可以皎潔如月、歡喜自在地笑著離開人間。


對於自己暗淡無光的童年,以及自卑的少年,我並不認為它能影響我面對充滿憧憬的青年。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明瞭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而且這些幸福也正在前方等著我、迎接我呢!


誰說平安平凡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