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理性與感性



         曾經有位好道友跟我說過:「太過理性的人,容易傷害別人;過於感性的人,則反而容易傷害自己。」


我對他的話思索了好久,也感動了一段好長好長的時間。


一個人不可能只有理性或是感性,只是那一方面偏多而已。學習佛法的人,大部分其實是由於內心對三寶的感動而踏入佛門,甚少以理性思惟來確立信仰的。


世尊乃悲智圓滿的大覺醒者,其有別於凡夫,最明顯之處,即是內心的理性與感性達到平衡,清楚瞭解生命的現象而轉凡成聖的。這種平衡,來自於對身心的透徹瞭解,明白身心和合的假名無性,基於相互依存的原則,而形成萬有的一切。


世尊教諭中所謂的一乘道,就是四念處──身、受、心、法,這是一套完全掌握身體物質性與心法剎那無住性的變化的方法,使自心常保持平穩的狀態,起伏不定成了時刻謹慎的觀照,維持如湖水一般的沉寂……。


修行人必須先瞭解自己,才能瞭解他人,自己對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拿揑,是待人處事及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決定點,只要其間稍微有偏頗,彼此或任何一方都可能會出現創傷。


話雖說「太過理性的人,容易傷害別人;過於感性的人,則反而容易傷害自己」,但是人際之間的差異,與彼此擁有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緊密的關係,不是說平衡就可以平衡。然而,如果說修道人不會朝這方向進步的話,則與為情緒所左右的庸常人沒有分別了。


理直氣壯,是過於理性的人的處世態度;藕斷絲連,是過於感性的人的生存方式。這裡須注意的是,「過於」不是完全的意思,所以縱然鐵石心腸,也有被感動的一天;而放縱情緒的人,同樣會有頂天立地的意志。


理性與感性之間,有數不盡的愛恨纏綿、剪不斷理還亂的交錯經驗。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也許有人會覺得理性的人,少了俗氣的眼淚與鼻涕,可是應該也有人會覺得理性的人,無法明白與體會什麼是穿梭於兩肩之間的感動。


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我們願不願平衡這兩種個性,世尊都早已說明,要達到解脫,兩者必須永遠保持平衡,如此才有辦法認識自己,正觀人生。


1 則留言:

  1. <p>師父好</p>
    <p>說個故事和大家分享</p>
    <p><span style="COLOR:blue;">賣梳子給和尚<span>? <br></span>有一家營運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業務主管。<span> &nbsp; <br></span>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span><br></span>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主試者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span><br>&nbsp;<br></span>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玩笑嗎?<span><br></span>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span> &nbsp;<br></span>主試者交待:「以十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span> &nbsp; </span></span><span></span></p>
    <div>
    <div>
    <p><font face="&#x0065b0;&#x007d30;&#x00660e;&#x009ad4;" color="blue" size="3"><span style="FONT-SIZE:12pt;COLOR:blue;">十天一到。<span> &nbsp; <br></span>主試者問甲:「賣出多少把?」<span><br></span>答:「1把。」<span><br></span>「怎麼賣的?」<span><br></span>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span> <br>&nbsp;<br></span>主試者問乙:「賣出多少把?」<span><br></span>答:「<span>10 </span>把。」<span><br></span>「怎麼賣的?」<span> <br>&nbsp;<br></span>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髮都被吹亂了,<span><br></span>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髮。」<span><br></span>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span>10 </span>把木梳。<span> <br>&nbsp;<br></span>主試者問丙:「賣出多少把?」<span><br></span>答:「<span>1000</span>把。」<span><br></span>主試者驚問:「怎麼賣的?」<span> <br>&nbsp;<br></span>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span> &nbsp; <br></span>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span><br></span>住持大喜,立即買下<span> 1000 </span>把木梳。<span><br></span>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span></font></p>
    <p><font face="&#x0065b0;&#x007d30;&#x00660e;&#x009ad4;" color="blue" size="3"><span style="FONT-SIZE:12pt;COLOR:blue;">以前有位師父這麼說 剛學佛時較感性 等過一段時間就會較理性 再過一段時間 不是理性和感性均等 而是我慢增長了 所以要時時用善念引善念 也就是以善引善</span></font><font face="&#x0065b0;&#x007d30;&#x00660e;&#x009ad4;" color="blue" size="3"><span style="FONT-SIZE:12pt;COLOR:blue;">&nbsp;&nbsp;遇到任何事緣時 不要急著拒絕 也不要隨意接受 手向外伸時 並不是為了貪愛 &nbsp;而是要想著能給他人什麼&nbsp;什麼才是他需要的&nbsp;也是學習放下所謂我的尊嚴 不要怕&quot;我&quot;委屈了 這樣當有一天能為眾生服務時 才能體會華嚴所謂的眾生是根菩薩是果 菩薩因眾生而能成就菩薩道的法味&nbsp;</span></font></p>
    <p><font face="&#x0065b0;&#x007d30;&#x00660e;&#x009ad4;" color="blue" size="3"><span style="FONT-SIZE:12pt;COLOR:blue;">ㄚ子 合十</span></font></p>
    <p><font face="&#x0065b0;&#x007d30;&#x00660e;&#x009ad4;" color="red" size="3"><span style="FONT-SIZE:12pt;COLOR:red;"><span>&nbsp;&nbsp; <br></span></span></font></p>
    </div></div>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