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



 


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


印順導師著《教制教典與教學》p.185-p.212


開仁摘要.2012/9/20


 


 


壹、「學」與「用」結合的意義


 


一、「學無止境」要在「學以致用」中不斷邁進


 


(一)學問原是無限的,以不斷進步而越發深廣的。誰也不能過著終身的學生生活,讀書是不能當作職業的。所以「學無止境」,是要在「學以致用」的活學活用中不斷進步;人就是這樣的邊學邊用,一直前進。


(二)需要求學,是為了學習前人的經驗、心得,充實自己,作為適應社會,而能有利於自己,有利於人類。佛學本非純知識的,一向是經驗與知識相結合,所以非「學」「用」相結合,不足以表彰真正的佛學。徹底的說起來,學只是為用而學」。不問所學何用,不求如何應用,「為學問而學問」,是有背於學之意義的。「學」「用」結合,從切實應用中去造就更高的學問了!


 


二、學佛不能停滯於聞思,而應從事實行,學以致用


 


學佛要從「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下手,然後才「法隨法行」。這是先經歷一番「聞思」,學佛而從聞思入門,正是佛法不同一般宗教的地方。然學佛不能停滯於聞思,而應從事實行,學以致用。這可引起了兩個問題:


 


(一)要學(聞思)到什麼階段,然後從事實行?


1、隨信行人:可能經 一兩 次的簡要聽聞,就深信而從事實行。


2、隨法行人:總是多聞熏習,徹了種種疑惑,然後從博返約,從事實行。但這不是說,起初不要實行,而是說起初重在聞思與信解罷了。專重聞思而不想實用,將永遠是空虛的,也難有更高的造詣。


(二)從學到行,出家人應怎樣行呢?


1、修行的原則:是信、戒、定、慧的修行。


2、從佛法存在於人間,為自己、為眾生、為佛教,出家人所應行的,古來說有三事:一、修行,二、學問,三、興福


◎以個人來說,專心修行(專指定慧說),為上上第一等事。


◎以佛教及眾生來說,學問與興福,正是修習智慧與福德資糧,為成佛所不可缺少的大因緣。


 


貳、從當前的現實情形,來說「學」「用」的結合


 


一、用於修行


(一)修行四要:1、知見要正確,2、動機要純潔,


3、目的要中正,4、方便要善巧


(二)應用於念誦法門,且善知方便,提高持誦的品質


      1、誘發淨信心來念誦


      2、懂得收攝散心、懇切誠心、淨念相續,才能一心不亂


(三)應用於止觀的修習,增明宗教經驗與修行體證


      1、解行兼顧不偏廢,如實地常審動機與次第


      2、平常心與恆長心觀察身心現象,不誇大、不乖僻


 


二、用在學問


(一)為了佛法住世與流傳,要有致力於佛法的學問者——經師、律師、論師


(二)從事佛教的教化事業,教學相長,則於佛學會有更好的造詣


1、通俗弘化(包括:說法與寫作)


         1)啟發正信正知,引導進修與研究,釋疑


         2)邊教邊學,動中用功,實用與活潑


2、僧伽教育


         1)避免照本宣揚,要懂得轉化與融通


         2)學得研究的方針與線索,學問的工具與治學方法


          ※身教言教兼顧,誘發道心及向學的欲願


      3、教學相長的方法


         1)講說:練習口才、技巧及表達能力(※契理契機)


         2)寫作:培養思想組織、經論根據、名相意義、論證理由


         3)討論:口頭或文字的討論,激發潛在思辨,必備虛心與勇氣


      4、在僧俗教育中受到鼓勵與鞭策,會激發自己的精進與學問的進步


(三)在教學相長中,絕不會有「所學無用」的錯覺


1、通俗弘化


1)講說


             A、有弘法熱誠,由微而著,隨機隨緣教化,乃應盡的義務


             B、復興佛教要攝受信眾,從定期布教做起,平實有效且自利利人


             C、巡迴布教,只對當地信眾鼓勵作用而已


2)寫作:練習寫作的心態,要能適應現實佛教與信眾的需要


2、僧伽教育


1)要有出家眾發心為僧教育而奉獻


2)專精義學或潛心著作的佛學人才,應於教學相長中造就師資


3)業精於專(或勤),久則會於佛法深入,才能淺出而利於教育品質


4)現代的學問,不能依賴個人的天才,而有賴於多數人的努力


 


三、用在事業(興福)


(一)發心從事佛教、寺院、攝受信眾等事


1、少事少業應指私人私欲的事業;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


2、為了佛教與眾生的利益,犧牲自己的精神去做,就是布施與修福


(二)以所學去發心服務中,鍛鍊自己的道念與道力


1、為佛教作事,需要於佛法有修學,於佛法有熱心與真誠的人


2、作事,即佛法的實踐—對人及自己的身心,作到與佛法相應,是名真實佛學


3、從自己的觀念、見解與行為中去表現出佛法或佛學的實用性


(三)以無私無我的精神發心為佛教做事——寺院事、教會事、文化慈善等事


1、將所學而用於實事,才能於佛教和自己的福德有益


2、實踐了佛學,與佛陀的精神相接合,故也與自己的智慧有益


 


四、勸除三病


(一)學以致用,從實用中更充實深化自己的所學


1、修行是好事,但每病在一「怪」字;故要平常切實


2、學問是好事,但每病在一「慢」字;故要謙虛真誠


3、興福是好事,但每病在一「俗」字;故要無私無我


(二)為自己學佛,為佛教久住而珍惜自己


1、從小處做起,與實用相結合,邊學邊用,越用越學,讓自己充實而有光輝


2、不要怪,不要慢,不要俗,觸處都是功德,無往而非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