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古漢語:朱慶之〈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匯的影響〉摘要



 


朱慶之〈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摘要


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第1輯,


上海古籍,2000年,頁247-262


 


 


    作者全文主要介紹佛經中有關「仿譯(calque)」大量被運用的情形,並舉出實例來作為佐證。


    「仿譯」是一種保留源頭語內部形式不變,採用目的語的材料逐詞或逐詞素地意譯源頭語詞語的各單個組成部分的翻譯方法,它的結果又叫借譯(loan translation)。 


    從佛經中來看,作者舉例為證,如:「如是我聞」、「隨~」。繼而評論佛經翻譯時仿譯的使用範圍超出一般的界限,如其舉「本二」、「故二」等為例。就作者的仿譯詞界限來說,定義是這樣的:仿譯應當僅僅用在漢語中沒有對應的詞語的場合,或是漢語根本沒有,或是譯者的言語系統中沒有的狀況下才使用仿譯。這是作者的認知。


    另,作者認定絕大多的仿譯都屬於新造詞。而其以為佛經翻譯要大量使用仿譯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漢語中沒有現成的對應說法;第二,是翻譯者的漢語詞匯量有限;第三,與譯者的宗教情緒有關。


    作者認為一般人對仿譯的認知僅限於表面,忽略仿譯不但將詞義借用了進來,且將構成這個詞義的獨特的內部形式也借了進來,使漢語許多作為構詞成分的「詞」的搭配關係、語義指向等等語義和語法特點可能發生了變化。作者舉例為證,如:過去、現在、未來。未來、無上及其他。重疊式複合詞--- 日日家家等說明。


    作者討論的結論以為:對於仿譯如何影響漢語詞匯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相關訊息依然非常有限,但其本身已摸索出研究的方向了,並肯定的說通過對佛教漢梵仿譯詞語的研究,必定能發現更多原典語言對漢語影響的證據。


 


(開仁.古漢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