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心念涅槃,身在世間

開仁2014/12/28

 

此時、此地、此人的佛教,不論是東西方的宗教文化,誰都曉得遠離社會人心的後果定會讓佛教走進歷史。然而,雖說佛法要適當地轉換成當代人相應性或應用性高的模式,或講白一點,就是用盡心思,但是千萬莫忘失佛法的宗教意義──由證出教。

當然,有的人會堅持說:「把宗教的面紗拿掉,不是更能契應各階層的眾生嗎?」是的,善巧人人可變,這沒問題。這當中須檢討的問題是,我們運用的這些巧方便,能引導眾生到達什麼層次?有沒有進階的規畫?有沒有偏離佛出世的本懷?諸如此類的問題,領導者都必須深思熟慮。

比如強調運用正念能減壓,這是好事,但應有次第善巧地引人契入八正道的整體性,即便只是世間八正道,也能成為人間正行的完善基礎。或如慈善救濟,這是善事,引導者應把握好現世樂、後世樂與究竟樂的層次提昇,或說由財施逐漸導向法施的內涵,定能讓眾生身安心也安。又或是佛學的研究,這是事,然亦不應忽略聞思修三慧的次第漸進,使學無止境的教理有學以致用的實義。

《大智度論》中,佛菩薩的教化皆會兼顧由淺入深,或由深出淺的精神指南,意即時下所言的「方法」與「目的」是相當明確的,絕不會有為教育而教育、或為潮流而盲從與跟風,在在顯示出賢聖的方便與周詳,契理與契機皆能照顧。(有興趣可參考卷30277c281b-c等)

《大智度論》卷271 序品〉中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菩薩樣態:「復有二法:一者、深心念涅槃;二者、所作不離世間。譬如大龍,尾在大海,頭在虛空,震電雷霆而降大雨。」(大正25263c12-14)此段乃描述不退轉菩薩的功德之一。意思是說,一位證得不退轉地的菩薩,他的心境猶如一條大龍,尾在大海,頭在虛空,震電雷霆而降大雨。用以比喻此時的菩薩必定深心繫念涅槃,而身心所作卻不離世間,如此方能降大法雨,擊大法鼓,利樂眾生。

雖然不退轉地的層次離我們有點遙遠,但這兩項果德必由其相似的因行才能獲得。否則,光說不練,或盲修瞎練,永遠都無法身歷其境。所以,如果我們把這兩項特質作為修學菩薩道的方針,我想,這類型的菩薩肯定不會有所偏頗,所行所思必相應於涅槃或實際,也不會遠離社會人心。要知道,沒有心繫涅槃,所修所做極可能只屬世間三界中業;倘若只想獨善其身,恐遲早會被人間淘汱。筆者覺得,若要配對三心,「心念涅槃」即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不離世間」需要大悲心及無所得的方便。

印順導師於《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98)曾說:「佛法的教化,是實際活動於現實社會的,不只是修持者內心的證驗。」筆者覺得,佛教當代的社會關懷,適應時機的方便,若能把握住這兩項原則,運用我人能力所及的善巧方便,引人入道,應不失為一正信正見的實行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