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由聞法到實現修證的關鍵──思慧



 


由聞法到實現修證的關鍵──思慧


開仁整理 2011/8/20


 


一、孔子學琴的深思


 


    首次拜讀《史記.孔子世家》文中一則孔子向師襄子學琴的故事,讓我喜悅非常,文字音符等背後隱藏的涵義,經孔子的認真與深思中,展露無遺。也由此可明了,文字等絕非但止於知識層面,它必然蘊含講者或作者內心的世界,而且這類思想傳遞工具的延續,讓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經驗,得以重現於世,及展現光芒。大家用心來看看這則對話: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


師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爲人也。」


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曰:「丘得其爲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爲此也!」


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史記》這則故事,簡單記錄了孔子向師襄子學琴的精神,描述孔子十日不進新曲,體悟琴曲內涵之後,告知師襄子作者形象高大、目光深遠而稱王於四方的文王浮現了。師襄子驚嘆,此曲正是《文王操》。


 


二、聞思慧力能伏三界九地煩惱


 


    在有部廣釋《發智論》的曠世巨著《大毘婆沙論》中,記錄了有部的論師中,對於聞思慧力的殊勝,作了如下的詮釋,先來看看: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68


問:如何得知未離下染不得生上?


答:下地煩惱障礙上地諸功德故,未得上地根本功德不生彼故。若執唯伏下地煩惱即得上生,諸以欲界聞思慧力伏煩惱者,彼應不生三界九地。聞思慧力能伏三界九地煩惱,令不起故。非修慧力伏諸煩惱,令不現行,勝聞思慧,以聞思慧分別諸法,伏諸煩惱,勝修慧故


(CBETA, T27, no. 1545, p. 355, a20-28)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9


脅尊者言:「此經不說三無漏根,但說菩薩菩提樹下欲界聞、思所成慧力修行四諦。」


問:世尊既說:「我由此觀,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豈有聞、思證菩提義?


答:菩薩由此聞、思慧力伏除一切四聖諦愚,由此定當證無上覺,故說由此證得菩提。如人先時濕皮覆面,後得除去,以[(-+)*]覆之,其障輕微,可言無障,故此非說三無漏根。


(CBETA, T27, no. 1545, p. 411, a10-17)


 


    聞思慧力能伏三界九地煩惱」,以及「聞思慧分別諸法,伏諸煩惱,勝修慧」的說法,對久學者而言,確實有點像棒喝的教證。當然,我們得了解有部對聞思所成慧階段的界定,方才免除落入望文生義,而但取「不必實修」的具體操作之錯誤見解。因為有部由聞至思的階段,已是實習四念處、二甘露門等的過程,尤其是思慧的觀察,它並不只是思考的層面,如推理、思辨、融會貫通等等的抉擇能力的養成而已,此階段實際上已具備了與修慧相同的認知,只是尚未與定中做觀察而已,其對一切對治道的熟悉、對煩惱性的降伏,已可以做到了確認與伏除的實力,而且讓所有四諦十六行相的操作,了然於心;於散心的收攝,掌握得宜。由此方可名之為「聞思慧力」。


 


三、思慧具有三個重要的步驟


 


    一般人學佛久了,必然會面對一個疑問就是,無邊甚深法義,我們到底該如何憶持與實踐?印順法師有段開示相當有意思,大家用心看看:


 


印順法師《華雨集第一冊》(p255-256)


如理作意是思慧的作用,分別,觀察,以獲得佛法如理的正見。


經法雖多,如依了義經為準繩,可得佛法深義與方便。


攝持一切佛法,化繁為簡,漸漸的脫略文句,而繫念法義,然後可以實行,可以從觀察中顯現法義


抉擇的如理作意,能成就思所成慧。思惟還是散心分別的,如能在定心中思惟,依定心分別觀察,這就是修所成慧;依修所成慧,能得般若的現證法性」


 


    我想大家應該有聽聞過四依的「依義不依語」,但它有什麼重要性嗎?有的,如上述所言,我們雖然可以學習諸多不同領域的經法,但是,如何從中掌握依「了義經」為準繩,讓自己獲得佛法的深義與方便?這該是學者本身為學的首要認知。另外,如果說有善知識的引導,選擇了自心相應的「了義經」,那麼經義無邊,既深且廣,那我們該如何把這類知識,轉換成自己的生命呢?印順法師說必須「攝持一切佛法,化繁為簡,漸漸的脫略文句,而繫念法義,然後可以實行,可以從觀察中顯現法義」,不是背誦得多,或能說、能講、能寫,就代表有修行、有正見,要把佛法付之實踐,關鍵點在於「化繁為簡」、「脫略文句」及「繫念法義」三個步驟,若說我們明白了其中的涵義,你就有辦法體會世尊內心證悟的實相,文字等背後蘊含的境界。


    試試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