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十種吉祥行的感悟(七)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觀人妄為,人但酬報,是故聖人以逆人為園林。
【感悟】
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遠比書本上或職業上所需的知識,還艱難過好幾倍,它無法窮底,更何況超越?既然如此,學佛法又有怎麼樣的改善呢?有的。佛陀告訴我們,凡聖之間,同樣有五蘊身心,共同感受內外的一切,然而,不同的是,聖者能有辦法順適時不喜,違逆時不憂,因為他可以如實的知見一切的本來面目──不過是生滅的過程而已。相反的,凡夫俗子通常受到讚嘆與順適之境,難逃自負與自誇的陷阱,不只得意忘形,而且妄圖永恆守住這份榮耀。當然,在接受不如意的境遇時,又錯覺它是不會消散的一樣,所以,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從學佛的角度而言,順境雖然需要特別守護正念正知,但有時候類似「善法欲」(實是貪的一種),其實也可以完成許多利益眾生的事,因此,雖於斷惑中必然根盡之,但加行的過程,偶爾也有它可愛的地方──只要特別小心與之相處即可。至於處世中的逆緣,在用功的進程中,無論如何,都必須想辦法去承擔它與消化它,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辱負重,不很像氣球被大力擠壓後而大跳起來的景象嗎?忍辱的波羅蜜(功德),就在此時此刻而獲得的啊!吃了虧,就當著吃維他命,世間人處處以我為中心,我則處處以無我為起點,您說誰比較快先體悟到什麼是「以逆人為故鄉」呢?
(開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