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談「道心與修行」



 


聖嚴法師談「道心與修行」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諸位同學:


我出國已一個半月,對諸同學的道心、健康、學業,則時在念中,願三寶及龍天護法,給諸位同學信心、悲願、毅力


 


今日佛教式微,正法陵替,不僅中國如此,走出國際,感受越深。乃以弘化人才之不足,語文才能之缺乏,我國佛教的荒蕪,尤盛於其他地區之佛教,不及日本,不及東南亞諸國,也不及西藏。而中國人口超過十一億,大陸佛教的復興及臺灣佛教趕上時代的世界步伐,尚在啟蒙階段,諸位有其深厚善根福德,我們得有同學互助、努力為教的因緣,深感欣慰。


求學時代是幸運的,但也是艱苦的,尤其本所為了使得我國的佛教水準,早日趕上先進諸國,故在語文工具方面特別重視,對諸同學而言,暫時的壓力,會帶來他日的便利。今後的文化,必將是世界性的,若僅能使用本國語文,等於大半文盲,若不能查對佛典原文──梵、巴、藏資料,難免閉門造車。可是我們的時代,已不許我們走回唐宋以迄明清那樣自圓其說、拆字解義的舊路了!所以連印順長老的晚期著作中,也常徵引梵、巴原文。


 


佛教的人才是要從各方面培養的,本所也正努力培養各種人才。唯其基礎的研究方法,以及基本的佛學知識、正確的佛學觀點必須具備。否則也許可能成為一般的傳教師或寺院的行政人員,卻難以受到高水準的學界認同,也就不易影響時代的風氣。但願諸位同學都將是推動正法之輪,扭轉世界逆流的龍象


 


我曾說過:龍的幼年像蛇,鳳的幼年像雞,獅的幼年似狗。我自己的童年是弱智,艾森豪將軍在軍校畢業時幾乎是榜末。所以諸位同學既是經過本所考試合格而入學的,千萬不要以目前的功課緊密而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趣味,致有挫折感及無聊感而萌生退志,或自我煩惱。人在成長過程中,這種苦悶、無奈、無助的心理反應,正好表示著自己正在努力前進,正好表示對於潛在智力的激發及生命光輝的鼓揚,山窮水盡、此路不通的困境,其實就是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啟機。


 


現代青年,最好不要學美國的自我主義,尤其我中國的佛教青年,當學日本的群體觀念。美國青年發展自我,結果造成隨波逐流。好的學校科系,很少美國青年,倒是中、日、韓及東方學生佔多。日本青年有為其國族及社會或所屬團體的適切需要而應召受訓或留學深造,所以造成其國力的強盛。儒聖謂「君子不器」,即是青年期的可塑性高,中年以後的適應性強。三界如火宅,願諸同學是全能的消防員;今日的佛教,救亡圖存急如燃眉,宜皆有捨我其誰的悲心大願。世間沒有生來就是木匠或鐵匠的人,三百六十行,都是從磨鍊學習中成功的。


 


中國佛教自宋以下,便如江河的走勢,日漸衰落,原因在於菩提心的定義變質,認為自了自隱便是修道的標準。所以往往將懈怠視為修禪定,逃避看作修淨土,山居木食為有道行,忽視人間疾苦,不管佛法凋零,還以為是與世無爭的道心。其實佛陀為憐憫眾生的苦厄而發心,玄奘為佛法未明於漢地而西行。諸位同學若不趁年輕力壯求法學法,因緣稍縱即逝,後悔莫及。


 


佛教的優秀青年,切勿誤解「道心」及「修行」。諸位知道嗎?道心若無正見,求升反墮;修行若無菩提心,即同邪行。何況道心及修行,沒有客觀的標準,故可能自欺欺人,有的到老無成,有的則欺世盜名,真能夠自利又利人的例子很少。唯有以經教的深入,藉以初得聞慧,再從弘化的歷練,乃能消化三藏備於一己的心性,那就是遊心法海,廣大自在了。聞慧不足,徒謂修行,乃佛所訶的啞羊之輩。


 


十一月十四日我訪問了密西根大學,並代表本所與該校佛教文學研究所簽訂合作契約。該所四位教授,不論研究何種領域的佛教學問,都充滿著信心,鼓足了願心,也殷切的盼望本所的優秀同學去利用他們的教育及研究的環境,他們若非修密即是修禪,均有相當的修持經驗。我要說的是唯有學與行相應並重,始能重振隋唐佛教的雄風。同學們:勿考慮個人的趣味及資質問題,讓心胸裝進全體的佛教及無邊的佛法,把眼光看向可憐的眾生和苦難的世界,盡心盡力投注我們的努力──菩提心。


 


聖嚴, 一九九年十二月三日 ,紐約深夜


(刊於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五日 《人生》九期)


~~摘自《教育文化文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