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揭開「預知時至」的神秘面紗!



 


揭開「預知時至」的神秘面紗!


 


開仁2011/6/23


 


在《清淨道論》「安般念定的功德」一節中,描述第四項功德時,內容與佛教界「預知時至」的傳說,很能相呼應,若藉此來看佛教的修持方法,與所能達至的結果,此一傳言的神秘面紗,則不攻自破了。如說:


 


……得知道最後(命終時)的出息入息,故知此定有大功德。即如世尊說:「羅睺羅!如是修習多作安般念之時,你必知最後的出息入息之滅,不是不知的」。[1]


依那(出入息之)滅有三種最後(的出入息):即的最後,的最後,的最後。(1)於諸之中的欲有起出息入息,於色無色有中不起,故彼等(出息入息)為(欲)「有的最後」。(2)於諸之中前三禪起(出入息),於第四禪不起,故彼等(出入息)為(前三)「禪的最後」。(3)在心之前起了十六心之後,(出入息)與死心共滅,是名「的最後」(的出入息)。而此的最後即此最後(的出入息)之義。


於此(安般念)業處精勤的比丘,因為善能把握安般的所緣,故在死心之前的十六心生起的剎那,思慮(安般的)而知彼等(安般)的生,思慮(安般的)而知彼等的住,思慮(安般的)而知彼等的滅。


然而若修習(安般念業處)以外的其他業處而證阿羅漢的比丘,或能知其壽命的期間,或者不知如果是修習此十六事的安般念而證阿羅漢的比丘,則必定知其壽命的期間。他既得知「我的壽命只能維持這樣長,更無多的了」,能夠自己作其自然的(沐浴剪髮等)身體之事及穿著衣服等的工作,然後閉其眼睛。猶如住在各得山寺的帝須長老、住在摩訶伽楞羯耶寺的大帝須長老、住在天子大園的乞食者帝須長老及住在羯但羅山寺的兩兄弟長老相似。


這裡但舉一個故事為例:據說那兩兄弟長老中的一個,在一個月圓的布薩日,誦了波羅提木叉(戒)之後,從諸比丘去他自己的住所,站在經行處看了月光之後,察覺了他自己的壽命,便對諸比丘說:「你們以前曾經看過些怎樣般涅槃的比丘?」有的說:「我們曾見坐座而般涅槃的」;或者說:「我們曾見於空中結跏趺坐(而般涅槃)」。長老說:「我現在要叫你們看在經行時般涅槃了」,繼之他便在經行處劃一根線說:「我從經行處的這一端去那一端,轉來到達這線上將般涅槃了」。當他在經行處上去那一端而轉來,以一足踏到那線上時,即般涅槃。


      真實的善慧者,應對於如是──有大威力的安般念,常作不放逸之行。這是詳論安般念一門。[2]


 


    大乘佛法的區域,特別流行「預知時至」的傳說,所謂越早知道何時將命斷,越是顯示有修行…。當然,我並不清楚這些傳說的起源,與其是否可代表修證的程度,但是,從世尊將般涅槃前三個月宣佈此項消息得以看出,教法中確實也有這類記載,然而,若審思上述《清淨道論》所言──「若修習(安般念業處)以外的其他業處而證阿羅漢的比丘,或能知其壽命的期間,或者不知」──的話,這只能說是修行的一種現象,不是普遍性或必然性的現象。依類功夫,與行者的修行方法(或稱為業處)是有密切關係的,這點是比較少人去分析的。


    另外,曾在中國高僧的故事情節中也看過類似《清淨道論》的記載──「你們以前曾經看過些怎樣般涅槃的比丘?」──或以倒立往生,或突然大笑一聲而人間蒸發等…,諸如此類以死的灑脫來傳遞修證的境界,依《清淨道論》來看,教典中確實也是有類同的記載,只是相同的問題就是,讀者多止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照樣畫葫蘆而已。


    佛教是理智的宗教,該怎麼樣來顯示此項特質呢?印順法師的用語甚妙,值得效法:「以智導行」、「以智化情」。有情的知情意,如何透過智慧來提升情感與導正意志,除了多聞經教、勤學止觀、如理思惟…,也真的別無他法了。


    教內諸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以訛傳訛,無法自正正人,不是停留在談玄說妙的境界中,就是誤以為深入經藏是所知障(按:我慢慢發現有此類說法的人,極有可能是因本身沒什麼能力深入三藏,看不懂,理不通,所以觸處為礙嘛)。其實,若能忍耐耳聞的一切言論,或靜心地從經論爬疏中,一一釐清、澄清一些觀念,說實在的,佛法的正見之光,才會如東方旭日,普照大地看清一切那般,而由於見得正、見得真,才有辦法利人利己。


 


 








[1] M.I, 425f .




[2]覺音《清淨道論》(底本,頁292-2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