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修(之五)
四種修習
慈心修習是四種「護衛修習」(caturārakkhabhāvanā)之一,四種是指:
佛隨念 (buddhānussati)
慈心修習 (mettābhāvanā)
不淨修習 (asubhabhāvanā)
死隨念 (maraṇānussati)
通常,「觀乘者」(vipassanāyānika)會練習這四種護衛修習。「憶念佛陀」時,能夠戰勝害怕和恐懼,也能夠忍受痛苦。「慈心修習」則培養對其他眾生的慈心。透過「不淨修」,對可喜的影相或感受不會產生執著。「死隨念」則能夠激發持續的精進力。加強無常想,將因而能夠善用時間為法精進。禪修者藉由「死隨念」克服對生命的執著,心中生起一種迫切感。此四者當中,「慈心修習」最適合西方國家的禪修者。
破除界限
以「自己」和「喜愛的人」為對象修習慈心之後,行者應依序地以「極喜愛的人」、「中等的人」及「敵人」為對象繼續修習慈心;每一次要推進到下一階段之時,應使心變得柔軟(mudubhūta)、適業(kammañña)。藉由慈心,將「極喜愛的人」放到「喜愛的人」之位置上,如此可淡化那人和自己的關係。對於「中等的人」和「敵人」,也是要如此。如果禪修者沒有敵人,或從未視任何人為敵人,那麼就不需要以敵人為對象修習慈心。
行者應該藉由慈心修習一再地「破除界限」(sīma- sambheda),讓自己能夠對這四種人遍滿慈心,無有偏愛。
假如盜賊要求他獻出四類人中任何一種人的人頭,他會選擇交出誰的人頭呢?唯有當平等地對待自己與其他三種人時,才看不出誰應被挑選出來交給強盜。若能如此,便破除了四種人之間的界限,也就是“sīmasambheda”。
修習五百二十八種慈
「遍滿」(pharaṇa)有三種:
無限 (anodhiso)
有限 (odhiso)
方位 (disā)
無限的方法
在這方法中,禪修者對於五類眾生無區別且無限地遍滿慈心。五類眾生是:
一切有情 (sabbe sattā)
一切有息者 (sabbe pāṇā)
一切生物 (sabbe bhūtā)
一切補伽羅 (sabbe puggalā)
一切有五蘊的 (sabbe attabhāva- pariyāpannā)
禪修者以「願他們沒有危險」等四句來修習。如此,以這五類為對象,個個可修得四種安止定(四色界禪那),所以無限遍滿總共有二十種安止定。
有限的方法
有限遍滿,含七類眾生,共分成三組:
第一組:一切女性(sabbā itthiyo)、一切男性(sabbe purisā)
第二組:一切聖者(sabbe ariyā)、一切凡夫(sabbe anariyā)
第三組:一切天人(sabbe devā)、一切人類(sabbe manussā)、一切惡趣眾生(sabbe vinipātikā)
禪修者依「願他們沒有危險」等四句修習。如此,以這七類為對象,各各可修得四種安止定,所以有限遍滿總共有二十八種安止定。有限遍滿與無限遍滿,合起來共有四十八種安止定。
方位的方法
在方位遍滿中,上述的四十八種安止定又分十個方位,如此共得四百八十種安止定。三種方法合起來,總共得五百二十八種安止定。
論法(Dhammasākacchā)
問:慈心修習(mettābhāvanā)能讓毗婆舍那較快成就嗎?
答:修習慈心可以讓毗婆舍那修習變得較為容易,但是不能讓毗婆舍那較快成就。
問:我們應在慈心修習的什麼階段,轉修毗婆舍那?
答:一旦證得禪那便可轉修毗婆舍那,不需要等到修完五百二十八種慈心。
問:就「止乘者」(samathayānika)而言,慈心修習是四十種奢摩他業處中最好的方法嗎?
答:這要視個人的喜好和習性(carita)而定,就像在諸多同類的藥裡偏取某一種一樣。慈心修習,作為「四梵住」或「四無量」之一,最適合瞋心強的人,因為「慈」被定義為「能讓心柔軟的事物」。
問:「觀乘者」(vipassanāyānika)的方法,是較快證得道、果的方法嗎?
答:是的!就像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奮勇作戰,會較快贏得勝利一樣。若你一邊找掩護一邊作戰,便會花多一點時間。有了毗婆舍那,你不會戰死,也不會戰敗。
問:在「慈心修習」的什麼階段,會得到十一種利益?
答:慈心修習,無論是〔欲界的〕「善行」或〔色界的〕「等至」都會帶來利益。看看那給小牛餵奶的母牛,以及優婆夷烏塔蘿(Uttara)的故事。那裡的慈心不是「近行定」也不是「安止定」,只是單純的愛心,一種「欲界善」(kāmavacara- kusala)而已。這種欲界善便能帶來利益,雖然不如得等至時那樣會帶來全部的利益。慈心即是這樣地強而有力!
問:慈心修習能保護人不受核子武器傷害嗎?
答:我們尚未見過以慈心抵擋這種武器的例子。今日可以試試看了。無論如何!比核子武器這種外在敵人更危險的,是內在的敵人,即「瞋恚」,它時時刻刻在爆炸。如果能夠消滅這內在的敵人,就不需擔心那外在的敵人了。但如何克服「瞋恚」呢?當然要用「愛」。下面的經文援引自《法句經》第二二三偈:
Akkodhena jine kodhaṃ, asādhuṃ sādhunā jine;
Jine kadariyaṃ dānena, saccenālikavādinaṃ.
用不瞋戰勝瞋,用善戰勝不善;
用布施戰勝吝嗇,用真理戰勝謊言。
如此,佛陀催促我們克服自己的瞋恚。最害怕原子彈的人,其實是那些擁有原子彈的人。一旦你成為預流者或不還者,便不會害怕死亡,因為你的去處已經確定了。
問:我在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們之中,找不到「喜愛的人」可作為慈心修習的對象。要思惟這類人的優點,我覺得很困難。該怎麼辦?
答:將慈心修習作為一般善行而修行時,你可以對任何人散發慈心。不過,若為了證得「安止定」,你必須依照佛典的教導才行。(出自《解脫道上》)
--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