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印順導師:「佛書,應​該要這樣讀,才對!」



 


印順導師《華雨集》第五冊(p.76-78)


 


我研究的重點是重在根本,假使你們請我講唯識學,我是講不好,但若講唯識的「基本」思想,我倒是知道一些。我讀書還有中國人的習性;讀書貴識大體。我現在寫作,也要引證,那是適應這個時代罷了!


 


我們研究佛法,當然要看古代的書,印度翻譯的經論,中國古代的註解。第一步,要讀懂他講些什麼,但這是不夠的,孔子說:「溫故知新」,我們不是看古典的書,不只懂了就好,那就停止了,永遠不進步,你要從「溫故」中、從古典中,要有一種新的了解。當然不一定每一個人看書,就能寫出心得,而且寫出來的心得,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不一定要去發表,你放在心裡,只是你看書的感受。這樣研究,我們佛法才能進步,才能發揚起來。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從前怎麼講,我還是這麼講,一點不錯,一點不錯算得了什麼?「沒有進步了」。這個世界永遠在變,諸行無常,你停止了,就等於退步,學問也是這樣。


 


諸位讀書,有的人不會讀,死讀,死記,老師這麼講我也把他記下來,將來我好照著講。假如研究學問的話,這樣連入門都談不上,豈止沒有進步而已。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有點新的領會,最初看書的時候,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後來知道自己想錯了,知道錯,就是進步了。假使三年以前以為這樣,到現在還是這樣,說明你沒有進步。我們一定要自己時常想,使理由更充份,這個地方錯誤在那裡?我們在不斷的糾正過程當中,不斷的糾正我們認識上的錯誤,那麼對佛法的認識就越來越正確,越來越有好的貢獻大家。所以,我們要培養溫故知新的精神,不僅是看懂,記住,會背會講。


 


另一點,佛法是宗教的,我們學了以後,你覺得這個理論在你的心裡起些什麼作用?有沒有一點用處?佛法總是要我們減少煩惱,叫我們增長慈悲心,叫我們對佛教有熱心,來護持聖教;覺得眾生非常苦惱,應該如何救度……。假使我們學了這些,學了以後,自己不起這些觀念,那是你純粹在書本子看見些「概念」,沒有變成自己的。


 


不必談真正的修證,即使我們在研究學問,或是幫助佛教,從事福德事務,我們也要時常用佛法來指導自己,把佛法的基本原理時常放在心裡,時常拿來指導自己,警策自己,那末雖然深的沒有,至少對自己仍有點好處。如果你越學越煩惱,一天到晚苦苦惱惱的。或者你學了自己覺得了不得,瞧不起人,看看師父、師兄、師弟都不如我,那你這個人就越來越增加困惱。真正學佛的人,要諒解人家的苦痛,要用佛法來熏陶自己,應該時常在佛法裡改變氣質,向來時常發脾氣,脾氣慢慢少發了,向來懶懶的不肯做事,慢慢肯發心了,這至少就有一點好處了!佛法究竟是宗教,不是世間的知識,希望諸位在學習當中,不要忘了這點,忘了這點,就與研究世間的學問一樣,變成非佛教的。即使你研究得很好,寫了幾大部書擺在圖書館裡,仍不得用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