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生活小品(五):直質



 


生活小品(五):直質


 


最近上課預習到《解深密經》之五事具不具足的內容時,


受益很大。


溫故知新有關「直質」一詞,


想想自己──


 


在道理方面:


對於看不懂的教義,


釐不清的思路…


自心有沒有淨信如來所言的實語…


還是滿懷自取見而尚沾沾自喜以為是理性的思辨嗎?


 


在生活方面:


對於人際之間的虛偽,


分不清誰對誰錯的是非際遇…


依舊滿懷自取見而尚自視過高以為是超然的清白嗎?


 


…慢慢發現,


學佛修行難怪如此重視「直質」的人性。


因為若心中存有絲毫想獲取人家的肯定與掌聲,


往往這類人無法覺照自心的生滅現象,


口說、身行、意念所泛起的盡是與三毒相應,


外表看起是何等的精進與賣力,


實質上求不得苦不曾遠離過自心半步。


 


患得患失的心境更是讓自心偏離了三學,


這種生命有什麼快樂可言?


少了掌聲的夜晚,


孤寂時我還能法喜充滿嗎?


 


「直質」的心,


絕不會在文字中隱藏著染著與不捨,(有也瞬間驚覺)


更不會在言說中期盼眾生在自己身上產生愛染…


那天看到文殊經典有個淫女對文殊說:


正見煩惱本淨,於煩惱得脫,所以眾生於我身不再起欲念。[1]


這才明白原來古德言「相由心生」的意義,在此。


無我的道理,在「直質」人的心中,


肯定會主動歡喜承擔能消磨自取見等的付出。


至今我才感悟到「直質」的根性,


對於修學聖道原來如此的重要。








[1]《大莊嚴法門經》卷2:「是時城中一切王子。大臣長者居士子等。見金色女心住寂滅。皆捨染心五根清淨。具諸慚愧無復煩惱。時文殊師利。見此大眾於金色女無染心已。問金色女言。汝今煩惱置在何處。令諸王子乃至居士子等不生染心。金色女言。一切煩惱及眾生煩惱。皆住智慧解脫之岸。如如法界平等法中。彼諸煩惱非有生非有滅亦不安置。我如是知如是正見煩惱體性。」(CBETA, T17, no. 818, p. 829, a26-b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