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幼稚的熱忱.終究堅持下去



 


幼稚的熱忱.終究堅持下去


開仁( 2010/6/7 )


 


 


    那天有些新竹的法友勇敢地來函告知「精神糧食」有一張意義看不太懂,並作兩種分析,希望我能給予答覆。其實,在他問之前,有位學生也曾提問,但我卻用「自己參一參」,讓他去思索一番。不管如何,我將原來的文增補了些話進去,讓此張「精神糧食」的真義更為顯著,如下:


 


 


種種因緣的境況和遭遇,皆可用以歷練心志,尤其當憶起發菩提心的那份真誠時──『幼稚的熱忱,當面對人事物所可能讓自己生起的「難心、苦心」』──此時此刻,則必然會催化自心放棄這片陌生的國土,以及那原本可善結法緣的有情眾生了。言下之意,就是自發心後的進修階段,難免會有種種因緣的境況和遭遇,論理,皆應視為歷練心志才對,莫因難緣苦緣而退失向道的願欲。


 


 


    收到說明之後,新竹的法友來函致謝,這位同學也寫了封好長的信給我,分享他的「感觸」。由於覺得內容也是許多人的內心寫照,乾脆就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


 


                                   


 


老師:


  老師的想法,原來跟學生想的不一樣!看懂了以後,比較有感觸。


 


幼稚的熱忱會不會夭折呢?做事的時候,如果被偽裝成菩提心而其實是想表現自我的,就會遇到挫折而夭折;但是如果真誠發心是為了眾生、為了法,就會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


 


  老師有看過鑑真大師的影片(真人版)嗎?很感動!第一次被誣告而失去機會,滿腔熱誠的道航法師就退了;讓我很感動的是大師的毅力!第二次渡海,死傷無數,並且在無人無食的海島上,度過艱困的日子,但是大師仍決定第三次東渡。看到這裡時,我心裡就想:「如果是我,我會堅持嗎?」但是大師念念繫於日本苦難的眾生而不退捨。幾次的煎熬,有一次漂流到大陸的最南岸,後來竟又回到了出發的原點,當一切看起來功虧一簣的時候,還能堅持嗎?被自己最鍾愛的徒弟因為不捨師父年老受苦而密告時,心很痛愛徒一個一個死去眼睛瞎了還能堅持!看完覺得當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時候,我們還能堅持下去嗎?大師說:「世間上對的事情,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


 


  學生偶然讀到繼程法師《爾然小品》的一段,感覺跟現在的心情很貼近,覺得這一段文很好,跟您分享:


 


在修道過程中,往往在初期的接觸與實踐時,因為都比較新,容易引起興趣,且一個不同方向的改變,也容易見到效果,因此修行的信念都比較濃;漸漸深入時,就會發現到此過程的平淡化了。因為這一切應知的都知了,故沒有什麼新奇的,也就沒有什麼特別了,這時候如果修道者明白此乃必經過程,耐下那顆好奇的心,依然一步一步地走著,就會走到一個光明的目的地。


    就如山泉出源時,從山上流下來是急而多樣化的,但進入到平原時,便緩慢下來,而且平淡了;但水仍然必須流動,也必須經過這平原期,才能流到大海去。


    修道者,最怕在平原期就失去了耐心,無法使修行堅持下去,往往就滯流了。因此,修道者必須發長遠心,在平原期更要作長遠計,經過的平原越寬闊,積集的水量就愈大,不要怕修道過程中的平原狀況,只是抱定宗旨,把握目標,長遠地流去。


 


                                   


 


 


同學:


   繼程法師的體會真棒!應奉為座右銘。


 


為何老師老是嘮叨要獨立作業,要靠自己學習


因為,出家這條路,每個階段所可能碰到的「難心、苦心」,或超乎意料的事,實是太多太多了。


 


我經常如此思惟:


1、對「法」有樂欲


2、對「人」要淡然


3、對「時」要珍惜


4、對「心」要清楚



 


我出家至今,最大的體會,就是「我」最難放捨


假如念念於「法」「眾生」


您慢慢會明白怎麼樣的路,才是適合自己一直走下去的路。


從長輩或書看來的經驗,都不是自己的經驗


所以少了作者或說者內心的那份震撼。


但其中的「啟示」(如「獨立作業」),您嘗試過、學習過,體會過…


就會累積出自己的「道心」及「僧格」。


所以,我尊重每棵樹的美,只要它能展現於大地該有的使命,一切已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