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問:人之佛性是與生俱來,與死俱滅?那往生者為何?下地獄者為何?輪迴者為何?這都與靈魂無關?


答:「佛性」這個語詞不是早期佛法的觀念,但最早出現的意義是「有成佛的性質/本質」,跟「與生俱來(實是「本有」「本具」的意思)」不相同的。就像「水」有成「冰」的性質/本質,然若不將水降溫,水還是水,不會突然的變成冰。因此,佛法所言的「人之佛性」,在緣起平等的角度來說,每個人若能發心修行,去除所有煩惱的話,就有「可能成佛」,這種性質/本質,是無種族、性別等之分的,只要有足夠的因緣/資糧,就能成聖成佛,反則凡夫還是凡夫。另外,經典也說唯有「人成佛的特性」最強,故其他五道的眾生不是沒有佛性,是比較不具備成佛的條件,待他們果報的因緣結束後,就有機會來善道修行。(因為像地獄者受苦都來不及了,怎麼有時間修行呢?)從佛法的立場而言,不認為「人死必定為鬼」的觀念,所以與靈魂也就不一定有關係的。

當然,若您所言靈魂,只是精神作用的話,在佛法來說就指「受、想、行、識四蘊」。佛法以為人由「五蘊」所組成,蘊有聚集的意思,指人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原素所組成,色是物質,後四為精神,除了這五蘊的作用之外,沒有任何行而上的靈魂,佛教對輪迴的主體,有的就方便安立為心識,在認知上非常像靈魂,但有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心識,是不自在的,是無有常性的,一切皆隨業力去輪迴,這業力並非外人的贈予,因還是生前或過去世自己所造的業力,這種輪迴與業力的排組,佛教就稱其為「緣起因果」,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主張有任何不變的靈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