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
一、如果我現在所學的『止(定)』,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二、如果我現在所學的『觀(慧)』,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三、如果我現在所學的『戒』,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句子不變,主詞自己更換,你會抉擇出,該忍耐的過程,且應會歡喜心對待,因為它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主詞可換為:佛學、知見、念誦、出坡、布施……等等。)
忍耐
一、如果我現在所學的『止(定)』,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二、如果我現在所學的『觀(慧)』,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三、如果我現在所學的『戒』,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的,我要忍耐這一切過程。
句子不變,主詞自己更換,你會抉擇出,該忍耐的過程,且應會歡喜心對待,因為它對我的法身慧命有直接關係。(主詞可換為:佛學、知見、念誦、出坡、布施……等等。)
生活小品(二)
2012/2/25開仁
甲:「我們自發心出家受戒學道以來,怎麼知道自己的道心有沒有堅固?有沒有辦法檢驗自己真有出離之心?」
乙:「或許每個人的道心標準不一定相同,而所謂真有出離之心的界線也可能會因人而異…?不過,我自己有個笨方法經常提醒自己:一、出家以來,除了平常生活的戒護之外,晚上入眠的睡夢中,夢中的自己能確定也是出家的模樣嗎?二、經常以解脫生死為自己的口頭禪,試問自己在夢境中遇到命危時,真的不會害怕嗎?真會提起念佛法僧之心嗎?縱使不在睡眠時間,在空中、在水上、在陸中間,當我的生命遇上危險時,沒有絲毫的恐懼心嗎?…如此想想…或許會有些自心相應的答案吧…。」
串起與散落
2012/2/21開仁
在元月初時,參與了寂靜禪林長老團五年一次的會議,也籌備了與護法會晤的因緣,七位長老一一簡述心中所想,為大家勉勵與打氣(推動佛教法務少了這兩項要則是無法持之以恆也)。於是輪到我開口的時候,簡單的說明「因為有你」這首曲子的感動,然主要想表示的是:文字是因緣的組成,這四個字,或整首詞意感人的文字,若選字適當,加上人生修行的體會,經大德合成的這十來行文字,足以成為催淚彈,你說對嗎?反則,若歌名改為「因為有我」,就成了孤芳自賞的文字了。也因此,有般若流露出來的文字,會引導凡愚契入聖道,請問,稱它為文字般若,多合理啊!想想,這文字的組合,不就像是串起人生經歷與佛法修持的感動,和合而成的法寶嗎?然而,若這些文意經不起考驗,則宛若串起又散落彈珠,很快也很容易就被人遺忘。有智慧善用東西,顆粒的小珠可串成念珠來念佛攝心,成為有用的道具助緣,不懂得善用的話,或任意讓它散落滿地,就成了步行人滑倒的助緣了。有位非佛教徒看了幾次部落格,就轉來的消息是:寫來寫去都是那些無常無我,有沒有別的新東西?啊呀,真抱歉,由於自己喜歡重複又重複的思惟這些道理,當然也從未有厭倦的感覺,所以也就寫來寫去重點都不離這些囉。不過,想想,三藏十二部經,要告訴我們的訊息是什麼?好像也就是這些無常無我也,印老也曾透露《智論》有言:「精要就說空」、「廣大就說無常無我」,如此而已。經常讓腦海串起這些道理,也好過打妄想,更好過浪費生命在做無聊的事…。換個角度,文章寫給自己看,又有何不可?雖然也被笑說整天「自性流露」,但我想,若我的心性中流進流出都是佛法的思惟,也值得慶賀一番吧!讓心中串起的概念是佛法,讓眼看手寫的也是有關佛法的文字,多有意義啊!我不相信,這串串相連的佛法熏習無法成為逆生死流的動能,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我手繼續串起心中所想,把感想落成有意義的文字。
生活小品(一)
甲:「某某人超喜歡攀緣,好樂遊走於信徒人際關係之中…。如此般的染著,怎麼有資格談解脫?」
乙:「整顆心裝滿一個人,跟整顆心裝滿無數人,有什麼不同嗎?」
2012/2/21開仁
一生最大的安慰
2012/2/11.開仁
今早開啟信箱,學生捎來了一封簡函寫道:
師父好
我12月驗出cancer,已開完刀化療2次。今日報告師父為了感恩您的法,有幸學習佛法是這一生最大的安慰…。
看到此類消息已非第一次,但我還是立即憶念起這位學生的容顏,寫下自己想跟他說的話:
有幸學佛法,是我們畢生最安慰之事,
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
唯有業力與佛法陪伴著我們,
要深信三寶的力量,清淨的信心,會給我們無形的能量。
但願心存感恩,這些因緣讓我們感受到佛法的真實不虛,
也要提起正念正知保持安定的心情,莫讓身邊的人擔心我們,
只要還有善緣,就不要放棄用功的積極,
完成我們能完成的善業。
人生要成長,絕非在順境中有辦法做得到的,
師父希望您要堅強自心,好好把佛法來憶念及實踐。
師父祝福您
身體健康、平安自在!
人生的幸福與安慰到底是什麼?是吃喝玩樂?是大富大貴?是…
靜靜想想,真的只剩下業力與佛法陪伴著我們…。
成就信心,真的不易!
開仁.2012/2/3
最近聽一位修行二十年的出家人說了一席話,感觸很深,他道言:「怎麼拜佛、念佛、誦經將近二十年,佛菩薩連一點感應也不賜予…。」
我想每個修行人應該也有過類似的心情吧?但這種有所求的心,以我的經驗來看,越奢求感應,越不可能獲得感應。
自心深刻的明了,信心不易成就,尤其當一個人以有所求的心來拜佛念佛,其對佛菩薩的信,更難成就。
很久以前,我曾聽一位教授談笑風生時提出其言論道:「文憑學位只是虛妄的謀生工具,真修實練才最重要。」在座下聽課的我,十來歲而已,我就 明白這位 教授的經驗乃建立於「已獲得成就」才來言「成就不重要」,這真有超越自己的我執嗎?就好像已力爭到百億身家,才來說金錢如過眼雲煙一般可笑。
學佛修行的正見有沒有穩固,端視這些話我們已心理有數了。「做就對了」,談何容易?無法獲得人家的讚美,長輩的認同,……我們是否還有辦法保持初衷繼續的「做就對了」呢?別說半輩子得不到感應,也許畢生也無法讓佛菩薩指點迷津…,你,走的下去嗎?
我觀察自己的朋友之中,不只這一類型,甚至於還有默默地把偶像的經驗與表現,祈求在自己的身上展現,講話也像,動作更像…,但,這是原來的你嗎?我們模仿這些外表,為的是什麼?我不懂這種人矯揉造作的累不累,我看的確實滿累的,哈。
我閱讀法頂禪師的書,最感動我的不是他的文筆,是他對自我的真誠,怕死就寫怕死,起貪心就如實記錄…,這是什麼?絕不是要賺人熱淚,實是赤裸地看見自心,而唯有在錯中覺,才再度把走錯方向的自己,拉回到無所有(其實就是空)的標的去,靜靜地看著這顆心,它會害羞地躲起來的。
沒有衛星在觀望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何必把自己貼上這麼多不屬於自己歡喜的標籤?幹嘛用別人的方式來生活?當然,佛法真理絕非要我們放肆的活出自我,但從這些道理當中,應用心去感受我目前該用的有那一些,我能力無法全然使用的又還有那一些,一點一滴的明明白白,做個真誠又快樂的人。
修行人,對善知識要信心,不易。對所修的法門具信不動,更難。有空,問問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