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鏡
釋開仁
自修學佛法以來,深刻的感受到佛法精神的體驗,不來自於誰,也不自何處來,它只是將如實的真理轉化為自心的印證罷了。有些人以為:用現代的用語來描述真理,也許可以用抽象或哲理的概念來形容它的存在。然而,印順導師卻說:「從世諦法相的立場去觀察共相──共通的法則公式等,即是緣起,不可說一,不可說異。不但不是意識概括的抽象產物,也不是隱蔽於諸法之後或超越於諸法之上的什麼東西。」(《中觀今論》頁154)
不過,客觀的真理,絕不能離開主觀的觀察──相互依緣而成,換句話說,雖則言正法不以假想觀來評鑑世間的無常無住性──實由客觀的真實來修正無始無明的常斷二見,但主客觀的相依相緣,是因緣觀的內外原素──「時間的相續無常性,空間的仗緣無我性」,唯有離去內外、過現未等的徹底執著,才能豁然開啟那難以言喻的覺性。
世尊曾言「佛法如鏡」,如《瑜伽師地論》卷98的明鏡喻:「復次、譬如有人執持明鏡,為觀自面淨不淨相。如是如來諸聖弟子,執持微妙證淨明鏡,為如實觀自身所有染淨諸相。」此意味著學佛者要有一項認知就是:在修學浩瀚如海的三藏教法之中,切莫遺忘運用所學所行的佛法來破除我執。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為佛法異於世間的學問,其目的乃在於從淡化自我到徹底破除自我為結果,相對的,也可以說「佛法如鏡」實能道出佛法的真實義涵。
不論是自修或是化他,莫不從反省慚愧中洗滌煩惱而超脫自我的。佛法如鏡,說明了佛法雖然可以含容一切,但無非還是為了解決眾生輪迴的問題,沒辦法用佛法讓自己從煩惱大海中警覺到無明的無孔不入,無始我執的深細難斷,我想還稱不上有學到佛法的精髓。
學佛修行不是為名為利,度眾生更不該有門戶之見,要知道,正見絕非但對外道而說,其根治的其實就是每位眾生的我執,在學習的當中、在度人的當下,不能有一念的放逸,否則到頭來徒為輪迴添柴薪而已。
佛法如鏡,告訴了我們世間現象及宇宙萬有的真實,不過,若只停留在瞭解的階段是絕對不夠的,所以世尊才會說「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出世間的解脫不是盲修瞎練的結晶,它是從徹底根治我執中來,而我執的生起,又必然不離根境識的和合而生,故假如沒有高度的自覺性及強烈的反省力,往往只是理想崇高而行為可恥的自我陶醉而已。
佛教的興盛雖然是舉凡有心者迫不及待的理想目標,但護衛的過程不能隱藏著我執在作祟,付出是全心的付出,修行又是空心的學習,這方有辦法做得到世尊教法中「佛法如鏡」的教誨,讓正法因為修行者而綿綿不斷,也讓每一眾生真正能從佛法的修學中淨化自心,淨化社會,完成人間的淨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