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How will you explain "Look but not see" (i.e., attention blindness)
from Buddhist point of view? Are there any references which I can study?
Thanks in advance.
【答】:
關於「視而不見」,我的理解如在《如理作意》所言那樣,當作意心所引導心趣向對象時,自然會產生「受、想」等的過程,就是《佛法概論》所說的「識觸--受--想---行」的過程,到了「行」就是(意業的)造作,所以有禪修的人,觀察心的流動要很細,當念頭一起(《阿含》說為「作意」),它立即就會到了「受、想」的認知,只是此時我們必須要正念正知,莫任意讓它生起不善的「行」,造作不善的業。
初學至少讓自心到達「想」時(安立名言與認知),有生善心所的訓練,爾後當念力強化時,才要求不管善或不善的「行」皆不讓它生。如眼觸境時,看只是看,莫讓它流入「感受」「名言認知」,這樣就不會受之影響了。有興趣禪修者,對「如理作意」應該再次深入的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