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活雜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雜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做人,需要四個低調、二個高調!



 


做人,需要四個低調、二個高調!


 


 


做人,要做到四個低調二個高調:




一、在姿態上要低調: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二、在心態上要低調:高調做事是一種責任,一種氣魄,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

三、在行為上要低調:過分的張揚自己,就會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

四、在言辭上要低調:不要以為你很熟悉對方,就隨意取笑對方的缺點,揭人傷疤。

---------------------------------



一、在思想上要高調:不論你遇到了多揪心的挫折,都應當以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做大事的人。

二、在細節上要高調: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

(
網路轉載,歡迎分享)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小故事(一)



 


小故事(一)


 


在《阿含經》經典裡,記載著有關長爪梵志的一則故事。他是舍利弗的舅舅,是一位外道。


在《大智度論》中有記載,長爪梵志很喜歡和舍利弗的媽媽辯論。舍利弗的媽媽懷著舍利弗的時候,長爪梵志常常辯輸。於是,長爪梵志心中就想:「以前都會辯贏,怎麼現在她懷了小孩,我都辯輸了呢?可能這個小孩很奇特!」因此,長爪梵志就發願,要在小孩還沒出生長大之前,他要趕快學很多經論,否則,等小孩生出來後,就沒有辦法再辯贏他了。


就是這樣的因緣,他學了很多外道的經論。從那時候起,就修苦行;也不剪指甲, 指甲很長,所以大家就叫他長爪梵志。而當他學那麼多的經論後,他外道的知見,也非常的堅固了。


相隔好幾年後,他認為舍利弗已經長大,應該會更厲害了。他就決定要回去找舍利弗辯論。結果,發現到舍利弗已經跟佛陀出家了。這位長爪梵志就心想:「舍利弗已經很厲害了,釋迦牟尼佛居然有什麼本事,可以度化這位侄兒當徒弟?」於是,他要去跟世尊辯論。在還沒去之前,長爪梵志就先想到一個沒有人可以辯贏他的一個方法,那就是:「我不受一切法,不接受任何的說法和看法的心態;這樣子,不管對方說什麼?我就是不受,對方肯定會輸。」


就這樣,他保持這個知見去跟世尊辯論。世尊就問他說:「你自己的主張是什麼?」他就說:「我是一切法,都不受,這是我的主張,所以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世尊又問他說:「那麼,一切法都不受,這句話你受不受呢?」長爪梵志聽了以後,就傻眼了。所以,還是落入自己的框框裡面了,落入自己的矛盾裡。而佛繼續為他開示,談無常生滅的法則等。就在這時候,長爪梵志聽了以後,當下就得法眼淨。而舍利弗,也因為一面搧扇子,一面聽,深觀同樣的開示內容,而證得四果阿羅漢。


大家可能會問,為何聽同樣的內容,有的人會證初果,有的人會證四果?就好像現在聽課,有些人會覺得:「師父您好會講笑話!」有些人就覺得:「師父,您講的法益,好深入喔!」


每個人的體會都不同,就是要看自己內心的體會。(※開仁的開示錄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記憶中的旅程──臺灣







記憶中的旅程──臺灣


惠娟2010/12/19


回顧十天的臺灣之旅記憶已經逐漸模糊了或許是年紀大了抑或是已漸漸地回到了現實生活吧努力回想的過程中記憶裡只浮現了青草涼風大樹和鳥叫蟲鳴──風景如畫說來我們這行──十行人並不簡單尤其是顧及家中老少更是讓人多費了點力氣我尤其喜歡臺灣的官方語言就連道路上都漆上華文字樣是件讓我新奇的事!



我們的第一站就去了鶯歌鶯歌是購買精品的好地方其中我最想擁有的瓶中花──確實與我無緣



花博與故宮的人山人海是我這次臺灣之旅見過最多人的地方若想在賞心悅目之下多加停留的話可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外婆尤其喜歡花博畢竟性情中人。想必這是外婆在這個旅程中拍得最開心的一張照片吧



故宮的紀念品是我最優勢的收穫輕巧美觀讓我們這些得心應手。


風景最美的地方非“合歡山”莫屬。清境農場與挪威森林民宿可是我歷經了長途拔涉才來到的地方吸吸涼涼的風舒緩了我暈車的不適。“武”卻讓人為之發抖倘若讓我從新來過的話臉上的口罩肯定是多餘的。不過夜晚的民宿卻靜得讓人難以入睡再加上各房的廚子都不能打開讓我發揮了遐想的空間。


後來的幾天都是往寺廟裡去看看各寺廟的宏偉建築設計更襯托了佛像的莊嚴。當時我可真費了好大的體力才能讓我家小孩稍且安靜。哈也算功德一小樁啦


最後一站是六龜住在般若精舍裡就像回家一樣大家一起做飯一起打掃一起聊天喝茶。每個人都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才像一家人。再者又像是一家人參加了某生活營一樣有找回了小時候參加生活營的感覺哦



回鄉之際總讓人不捨,展望下一次的臺灣之旅也不是一件


不可能的事。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台灣南北山海遊記(三)




 


說真的,這北中六天跑下來也真的是累了,


所以在車上時就稍作休息,下一站的氣力就靠現在補充了。



第七天,一早我們就往墾丁出發,去看台灣最大的海洋


生物博物館。在入館前先來拍一張大合照吧。



這海底的景色真是美輪美奐,不過因為


光線不足及相機老舊,所以沒幾張是拍


好的。



去完海洋館之後,為了更貼近台灣的生


活,我們就去逛大賣場,還有夜市,不


過夜市雖然熱鬧,但空氣不好,很多機


車來來去去的!


第八天,一早就進六龜,終於來到嚮往


已久的地方了。這地方雖經過風雨無情


的洗禮,但依然山明水秀。


於後方即是十八羅漢山,俗稱小桂林。



這一天下午大家就步行到附近的扇平山


莊,到它的觀景台觀望六龜,且看那山


與水的對話。



晚上則在精舍中休息,體驗一下山中的


寂靜!



第九天,這一天整個行程就是參訪附近


的道場。首先去了亞洲最大的一貫道道


場。整個都是金色色系的,屋瓦是用鈦


金鍍上去的,所以一進六龜就可看到它


的金碧輝煌。它的建築結合了紫禁城與


古代叢林的風味。



其次,來到了去年88水災受創最嚴重的


妙崇寺。到底還是三寶加持,沒讓這花


了二十五年蓋好的寺院毀於一旦。



接著,來到了緣印禪林。這裡的住持是


福嚴第七屆的海平法師,但剛好法師去


馬來西亞,所以無緣拜見了。



隨後,來到了永明禪院,住持也是福嚴


第七屆的體定法師。一樣無緣拜見,同


去馬來西亞了。



第十天,大家告別般若精舍的醒慧老師


父,準備北上往新竹。



途中經過美濃客家莊,大夥就進去逛


逛,順便買一些客家的紀念品--紙傘


家!



當天住在新竹,準備隔天一早上桃園機


場。


第十一天,一早搭乘高鐵往桃園機場去


了。看看大家的行李,真是滿載而歸


啊!





最後大家在機場合照,作為此次訪台的


最後紀念:揮別台灣!也希望您們下次


再來,但別再像這次一樣,又上山、又


下海的!不然我就要來辦一場鐵人大賽


了。哈!哈!哈!



台灣南北山海遊記在此終了。謝謝!


 


圓融記2010/12/11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台灣南北山海遊記(二)

 


在三義之後,我們就直上清境農場,下榻於挪威森林。


用完晚餐之後大家就步行到7-11的最高門市買些巧克力吃,


以保熱量。



第五天,在用完早餐之後就整備裝備到海拔3275公尺的


武嶺,這裡真的冷到受不了,當時可能只有1度吧!


這種氣候在馬來西亞是無法想像得到的。



接著就到松雪樓,這裡好一點,沒那麼冷了。在這裡喝了


一杯薑茶去去寒氣,不過可不便宜啊!




整個早上都霧蒙蒙的,有時還飄著雨,若是再降個1、2度


可能都會下雪。雖然沒有看到美麗的山景,不過司機先生


建議我們到管理站看多媒體的介紹,總算也看到了清境的


四季了。但想不到管理站已算是花蓮的太魯閣了,這麼一


來也算是踏上了花東之地了。



下午回去用完午餐之後,看到太陽稍微露臉,我們就去


青青草原看綿羊。



台灣的景色其實是不輸給外國的。



與大自然的融合真是舒服。



第六天,一早就往中台出發,來到中台印入眼簾的只有


雄偉莊嚴可形容了。




四姐妹留影於光明鐘前。(還好不是光明頂,不然豈不是成了明教四大護法了!)



下午來到了日月潭,這山中湖光真是美不勝收啊!



於是就坐了覽車,從上鳥瞰日月潭的湖光景色!



在台中法友的熱情款待下,用完晚餐便坐高鐵往高雄


出發了。在此中部行程亦告一段落了。


台灣南北山海遊記(一)



      


這次家人來台煩擾了許多的人,也見證了台灣人的熱情。


真所謂一日之所須,百日工為備。在此鄭重的感謝!


接下來將以圖片來說明這次的精彩行程。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鶯歌老街。對於老街的陶藝馬來西亞


是不多見的,在此也喝了一杯從沒喝過的愛玉冰。



笑的這麼的開懷,可見得對老街是很歡喜的。



接著安單後就去淡水老街買禦寒的冬衣,因為馬來西亞四季如夏


不容易買到冬衣。而晚上則與大家在頤園聚餐,然則中間有一小


插曲,讓大家等了一個半小時,還好眾人心胸寬大,讓此尷尬


化於無形。


第二天,早上用了一頓色香味俱全的早餐,接著就往花博出發。



來到花博首先來個大合照。



不過說真的,人還真是蠻多的,有3萬多人次,所以我們就到


屋頂上來透透氣。別小看了這屋頂,可是有好多的作用。



第三天,去了故宮博物院,但人也是挺多的,大多是大陸客。


不過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也將故宮走了一回,當然也有帶點


紀念品回去。



下午,我們去陽明山用午餐,走了一上午,肚子也餓了,吃完


後再附近走走,這小橋流水也挺有一番風味的。



第四天,一早我們就出發到新竹,首先參訪了壹同寺,在住持


如琳法師的招待下,我們用完了午餐再上福嚴參訪。



福嚴的大殿是如此的莊嚴。



因接近學院的午休時間,所以稍事參訪就離開了,往三義出發。


來到三義木雕看了博物館,也買了一些木製品的物理治療用具。



至此,北部之行也就告一段落了。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一本書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一本書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釋開仁.2010/5/23


 


 


韓國的法頂禪師曾說:『前人懂得從古籍中學習有用的知識,以匡正提升自己的才能。可是,現代人卻都只接觸於淺薄的知識或資訊,閱讀典籍的素養造詣反而十分欠缺。缺少堅定的人生觀或是倫理觀的人,容易被眼前微不足道的利害關係頻頻牽絆。一本好書,無異於人類精神文化的遺產,不僅使人眼界開闊,亦能維持人生之路的平衡。讓毫無助益的電視節目或是新聞報導充斥大腦,就如同把沒有營養的食物硬塞進身體裡面一般,只會損害精神的健康。』(《美麗的結尾》頁22


 


    其實,過去自己尚未養成閱讀習慣時,書對我而言,完全沒有好壞之分,因為我不俏一顧它的存在價值。直到我察覺書可以開發智慧之後,才領悟到書對人生的重要性。


 


    不必知識高深的人,或略有聽聞環保的人,甚至於多少有點道心的人,應該不難明白著書立言,所可能引發的名利心或染著心。也因此,每寫一字,心中無不斷地告知自心:我為什麼而寫?寫這些文字,有何利益?或對眾生有什麼幫助?當然前提更不想因為紙張成書的因緣,讓綠化的地球成為枯竭。


 


    自喜歡看書之後,我只要有因緣都會逛書店,雖然大都走馬看花,但收入眼簾者,不是報紙、名星雜誌、電影小說,就是看不懂的經濟財經等,比較關心的宗教書籍,往往看到的,卻是外道思想或似是而非的理論,要在一般大書局看到佛家公推的大德寶典,難若登天,內心經常都會捫心自問:為什麼呢?


 


    佛教的道理很深邃,要將之用普遍人一翻就看得懂的文字與感情來表達,實是一項考驗。聖嚴法師說:「佛法是那麼的好,知道的人卻那麼的少。」於是,他畢生投入於寫作及教育,期望為百年樹人盡一份力量。佛教在台灣早已蔚為顯學,但為何當我一個出家人走在高鐵站,卻沒碰過幾人面對面合掌說聲「師父好」呢?顯然地,佛法的教育,有待努力。


 


    做任何事都得審察動機,因為動機直接會影響內涵,甚至於人的品德。反則,若蓄意猜測人家的動機,或輕視別人的用心,都是身為佛子不應該有的行為。有佛法知見的人,要懂得經中「以指指月」的譬喻,雖然文字語言不能全然代表佛法的精髓,卻可由之間接流露出佛法的精神,畢竟這是人世間或稱為世俗諦的溝通管道,是人類用於理解一切的方便。當然地,要達到經中所謂的以心會心,之間存有若干距離,但始終比無門而入的好,乃至比自由心證的狂妄來的踏實。


 


    唐朝的義淨三藏,曾說過:「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彈,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翻譯名義集》)古大德的奉獻,難道我們後人想用兩三言「文字不能解脫」就想完全抹煞掉嗎?有智慧的人寫書,會讓人感受他的智慧,甚至於會將導有情契入勝義與方便,充實利人利己應有的善巧。


 


    無可否認的是,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懂寫書人的心,所以,縱使是大德所寫的書,也會讓人誤會為自立山頭,或崇拜偶像。我不敢說我都看的透寫書人的苦心,但有些啟示的開示,應經常成為自己向上向解脫的座右銘才是,而非盲從或落入書呆子的框架之內。


 


最近讀到法頂禪師的書,感動莫名,諸如其言:『真正的精神導師不會把弟子變成自己的追隨者,而會引導弟子成為能夠獨自安身立命、自主生活的人。』(《美麗的結尾》頁51)其睿智的觀察,真是心有戚戚焉,為自心嚮往的圭臬之一。想讀書就要懂得選擇好書來讀,想有智慧就開始參參這些文字般若吧!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為法為教再燃燈



 


為法為教再燃燈


──為沙巴斗湖的全州青少年生活營而寫的主題曲


(釋開仁寫於1993年左右)


 


世間的晦暗  綿綿又不斷


蒙昧的心靈  惆悵又迷茫


佛陀留下的光  娑婆眾生從此有方向


但願人間充滿希望


 


大慈大悲  無怨無悔


焚身成灰  散發光芒


佛陀留下的光  娑婆眾生從此有方向


薪傳傳薪無盡相傳


 


佛陀的教誨  輾轉能相傳


燃起這燈光  洗我們的胸膛


但願為法為教  心燈再燃燈


讓正法的光輝  永照前方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西馬弘法之旅(二)

導讀營結束之後就是為期一天的檳城之旅了。


8、這是李姓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是蓋在海邊的,下面是海來的。這也是台灣所見不到的景象。



9、走到橋的盡頭就是這樣,還好他們那裡沒颱風,不然真是…!



10、它是最有歷史的回教堂。若有興趣請看回應中的網址,在此也感謝惠敏提供的資料。



11、接著就去參訪了馬哈西的禪修道場,與Radha法師合照。




12、然後到隔壁的泰國寺廟參觀。



 


13、最後我們來到了清涼的寶地:法寶山,現由開恩法師當住持。前面那間屋子是木造的,它是住持的屋子。



 


14、與禪師合照是我的榮幸。



 


15、這是山上的知客室,很優靜吧!



 


16、這是榴槤花,拍回來給各位看看,但我忘了聞聞它是不是也是那股味道…!不過,禪師有說這花是可以清洗後炒來吃的,很不錯吃哦。



 


17、結束了整個西馬的行程,於十七日早上搭機返回台灣,在機上開仁法師還不忘準備兩天後慧日的佛法課程,真是辛苦啊!上課的學員若是有知的話就應該好好的聽!



 


18、在機上遇到台灣的友人,真是有緣啊!



 


19、終於在下午五點五十二分抵達小港國際機場了,從早坐到晚,也是挺累的,但為了佛法這是值得的!



 


謝謝您們的觀賞,此次的行程到此已結束了!圓融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