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很深的課
目前我和圓波法師合作開印順導師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已上完一半(至第六章),是律部完整的介紹。
非常難讀,文獻龐雜,同學們幾乎全倒,更有人想退選……。院長有一同來討論,雖言辛苦,也很文獻考察,但從中能感受到導師為「世尊本懷」使盡全力,處處審查上座部戒律與各部之取向異同,像南傳今日為何沒有「比丘尼」傳承等,這當中都有相當精細的討論,讓我們看到「整體佛法」及「世尊本懷」的文獻證明。
有「宗派色彩的傳承」,實際上也有修行經驗的傳承,這是無人能否認的,但有的宗派意識卻少人會去審核及反省,說實在的,也非一般在家眾有興趣了解的,故讀的懂導師的心意者,恐怕廖若晨星吧。
佛法能「實用」是居家者尤其關心的事,出家人應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才對---有的話該自我檢討(因沒有感悟佛法的受用怎麼會出家呢?)然而,有時會省思,導師幹嘛要這般辛苦,難道這種文獻的比較,對修行有那麼重要嗎?我想,導師的動機是很清楚的──站在「整體佛法」及「世尊本懷」的角度而言,現存律部的傳承,那一些才是更接近世尊制律的原貌。
這種種的思索,非但為了某傳的思想與實踐,而實為了「整體佛法」及「世尊本懷」而努力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